IMG_7877
十六世紀歐洲內陸貿易路線便已發展成熟,各城市間商業與文化交流十分活躍。隨著十七世紀器樂曲發展與提琴家族地位漸重,製琴業蓬勃發展;受到政治、地域因素、自身或大眾喜好影響,製琴師們自由地模仿名家之作,也盡情展露創造力。各國製琴師融合本地與外來風格,因應當時流行音樂的形式及偏好的音色,逐漸呈現不同特質。此區跨越時空重現各國最早製琴師作品,展現各國提琴濫觴年代,製琴大師們交相影響提升的製琴工藝之美。

 

 

IMG_7885
尼克羅·阿瑪蒂 (1624年)
戰爭和瘟疫造成義大利北方大量人口死亡,提琴工藝師大多不幸罹難,僅剩尼可羅一人倖存,後來他招收許多學徒並留下大量作品。

 

IMG_7887
安東尼奧·史特拉底瓦里 (1667年)
在義大利克里蒙納學派當中,史特拉底瓦里是重要的提琴製造家族之一,其中最為人所知的便是這把安東尼奧小提琴。

 

IMG_7889
朱塞佩· 瓜奈里·耶穌(1733年)
這把小提琴的漩渦狀頭部刻著粗獷的線條,背板則是由兩塊木紋勻稱的楓木拼接而成。

 

IMG_7890
安德烈·阿瑪蒂(1570年)
作品精細準確,呈現出均勻的美感,是史上第一位系統性製作提琴的大師,亦是克里蒙納製琴學派的鼻祖。

 

IMG_7893
加斯帕洛·達薩羅(1580年)
小提琴的故鄉兩大城市:義大利克里蒙納(安德烈阿瑪蒂)、布雷西亞(加斯帕洛達薩羅)。
鑿刻痕跡、風格粗獷、色調暗沈、音色渾厚、音量宏大具穿透力

 

IMG_7895
威廉·貝克弦樂五重奏(1672-1683年)
皆出自英國第一位職業製琴師之手。兩把小提琴和一把中提琴有著相似的外型,頭部鑲嵌鑽石、背部有愛心形狀的雕刻、正面f孔弧度大。

 

IMG_7899
弗朗索瓦.夏儂(1810年)

 

IMG_7903
史特拉底瓦里工作室(1670-1680

 

IMG_7878
小提琴背板

 

IMG_7879
木製框架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奇美博物館 樂器 小提琴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yolandachang 的頭像
    yolandachang

    雙北展覽

    yolanda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